朱标看着儿子失落的模样,心里有些不忍,可一想到战场的凶险,还是狠下心来。朱雄英拖着沉重的步伐,回到案几旁,苦巴巴地坐下,随手翻开一份奏折,可目光却有些呆滞,显然还在想着出征的事。

    赵知许悄悄碰了碰朱雄英的胳膊,递来一个安慰的眼神,低声说:“太孙殿下,咱们先看折子,说不定殿下日后会改变主意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深吸一口气,努力打起精神,和赵知许一起研究起奏折来。议事厅里再度安静下来,唯有毛笔在宣纸上摩挲的沙沙声,以及朱标偶尔的叹息声。

    朱标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知道,朱雄英渴望成长,渴望建功立业,可作为父亲,他更想护儿子周全。

    这场关于出征的争论,虽然暂时平息,但朱标明白,儿子心中的梦想不会轻易熄灭,而他,也需要在保护与历练之间,找到一个平衡点……

    洪武二十二年,应天府的晨钟刚响,大明礼部便昭告天下:倭国狼子野心,妄图窃取大明军事机密,罪无可恕,朝廷将兴兵问罪。

    消息如惊雷般传遍四海,引得万民热议,街头巷尾都在声讨倭国的恶行。

    远在东瀛列岛,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听闻消息,吓得面如土色。

    在他们眼中,大明国力强盛,兵强马壮,一旦大兵压境,倭国根本无力招架。天皇哆哆嗦嗦地召集满朝文武,大殿内一片混乱,群臣们吵作一团,却拿不出任何应对之策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天皇和幕府将军只能放下身段,派出最得力的使者,带着大量金银财宝、奇珍异宝,星夜兼程赶赴大明赔罪。

    使者们在大明的朝堂上卑躬屈膝,涕泪横飞,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倭国的悔意,承诺会严惩参与阴谋的人,还将割地赔款,只求大明罢兵。

    大明朝堂之上,众人围绕此事展开激烈讨论。最终,皇帝念在倭国诚意十足,且送来的财物颇为丰厚,勉强同意暂且罢兵。

    然而,仅仅过了几日,大明突然又宣布:数名大明将士在倭国领土上离奇失踪。这一消息再次掀起轩然大波,皇帝龙颜大怒,当即下令,派遣十万大军奔赴倭国,搜寻失踪将士。

    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得知后,差点昏死过去。他们知道,这很可能是大明再度出兵的借口,可面对大明的强势,倭国既无反抗之力,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。

    应天城外,旌旗猎猎,十万明军甲胄鲜明,整齐列队,宛如钢铁长城般气势恢宏。朝阳初升,金色的光辉洒在将士们坚毅的脸庞上,映得兵刃寒光闪烁。